生态气象监测评估
今秋全国大部降水明显偏少 干旱导致植被生态质量较上年偏差8.1%
预计冬季全国大部水热条件匹配不佳 需防范干旱和雪灾的不利影响
摘要:2022年秋季(9-11月),全国大部气温偏高、降水明显偏少, 旱情发生发展对植被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产生较大不利影响。生态气象模式评价结果表明,2022年秋季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常年同期总体略有增加(0.6%),但较2021年同期减少8.1%。其中,长江中下游、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受夏秋两季持续雨少温高的影响,大部植被生态质量下降明显,较常年和2021年同期偏低10%以上;新疆北部、西藏中部等地因夏季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,秋季大部植被生态质量仍偏低5%~10%。
预计2022/2023年冬季,全国大部地区水热条件匹配不佳,长江中下游等降水持续偏少的地区,旱情可能进一步发生发展,需加强防范气象干旱对冬季植被生长和土壤蓄墒的不利影响;西南地区西部、西藏东部等地要做好冬季森林防火工作。黑龙江北部、内蒙古东北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农牧林业,要密切关注冬季尤其是后冬天气变化,做好雪灾和低温冻害防御工作。
一、秋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降水明显偏少,生态气象条件总体较差,植被生态质量较2021年同期偏差8.1%
2022年秋季(9-11月),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和2021年同期偏高(图1左)。其中,新疆、西北地区北部和中部、内蒙古中部、西南地区东部、江南西南部、华南中部等地大部气温较2021年同期偏高1~2℃;但内蒙古东北部、黑龙江西北部偏低1~2℃,早霜冻出现偏早,不利于植被生长期延长。秋季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和2021年同期明显偏少(图1右)。其中,新疆南部和东部、西北地区北部和东部、内蒙古、东北地区西部、华北、江南西南部、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大部降水量较2021同期偏少5~8成,特别是新疆南部、青海西北部、湖南西南部、贵州东南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,旱情发生发展对植被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产生较大不利影响;仅新疆北部、西藏大部、四川西部等地降水偏多。
图1 2022年秋季全国气温(左)和降水量(右)与2021年同期对比
生态气象模式定量评价结果表明,2022年秋季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26.7,较常年同期总体略有增加(0.6%)(图2),但较2021年同期减少8.1%,植被生态质量明显偏差,仅有近三成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好于2021年(图3)。其中,长江中下游、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受夏秋两季持续雨少温高的影响,旱情进一步加重,大部植被生态质量下降明显,较常年和2021年同期偏低10%以上;新疆北部、西藏中部等地夏季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,虽然秋季水分条件良好,植被出现恢复性生长,但大部植被生态质量仍偏低5%~10%;仅陕西北部、山西北部等地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和2021年同期有较大改善。
图2 2022年秋季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距平百分率
图3 2022年秋季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与2021年同期增减百分率
二、预计冬季全国大部地区水热条件匹配不佳,需防范干旱和雪灾对植被的不利影响
预计2022/2023年冬季,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,但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,前冬偏暖、后冬偏冷。冬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,其中黄淮大部、江淮、江南东北部、西藏大部等地偏高1~2℃;但黑龙江、内蒙古东北部和西南部、青海东北部、甘肃中东部、宁夏、陕西西部等地气温偏低1~2℃,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、强降雪过程,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,对畜牧业、农业及植被越冬有不利影响。
预计2022/2023年冬季,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至偏少,其中西藏中东部、西南地区西部、东北地区南部、华北东部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、江南等地偏少1~5成,特别是江南大部发生夏秋冬连旱的可能性较大,不利于冬季植被生长;仅黑龙江中北部、内蒙古东北部、青海东北部、甘肃中东部、宁夏中南部、陕西西部等地降水偏多2~5成,对北方地区冬季土壤蓄墒较为有利。
三、关注与建议
1、长江中下游等降水持续偏少的地区,旱情可能进一步发生发展,需加强防范气象干旱对冬季植被生长和土壤蓄墒的不利影响。西南地区西部、西藏东部等地森林火险等级较高,要做好冬季森林防火工作。
2、黑龙江北部、内蒙古东北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农牧林业,要密切关注冬季尤其是后冬天气变化,做好雪灾和低温冻害防御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