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气象月报
11月北方冬麦区光温条件较好 利于集中秋播秋管
一、10月天气概述
10月,全国平均气温10.7℃,较常年同期偏高0.2℃,整体表现为北方偏低南方偏高,其中新疆北部、内蒙古东部、东北地区大部、华北东部、黄淮西部等地偏低2~4℃;江淮东南部、江南大部、四川西部、重庆和贵州中部等地偏高2~4℃,江南东北部偏高4~6℃(图1)。全国平均降水量52.7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18.1毫米,为1961年以来降水第二多年,仅次于1961年的53.8毫米;内蒙古中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江淮中部、江汉东部、华南西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降水量有50~100毫米,北方冬麦区大部、华南西南部和西南地区南部有100~250毫米,局地达250~400毫米,上述地区降水大部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4倍;东北地区大部、江南和华南中东部等地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,较常年同期偏少3~8成(图2)。全国平均日照时数170.2小时,较常年同期偏少26.6小时;其中内蒙古中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、四川盆地北部等地偏少3~8成,仅西南地区东南部偏多3~8成,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(图3)。


图1全国平均气温及气温距平数图(2025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)


图2全国降水量及降水距平百分率图(2025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)


图3 全国日照时数及日照距平百分率图(2025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)
二、10月农业气象条件分析
东北地区多晴好天气,利于秋收作物收获晾晒储运。东北地区大部上旬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~4℃,加之9月气温较常年偏高,黑龙江和吉林大部地区初霜日期出现在10月6-9日、吉林南部和辽宁出现在10月18-19日,明显晚于常年,延长秋粮作物灌浆成熟与可收获期,利于作物籽粒充分灌浆成熟,提高秋粮品质。月内,东北大部地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,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~9成、且降水日数较常年偏少2~7天,多晴好天气降低玉米、水稻、大豆等抢收压力,利于秋粮收获晾晒储运。
持续连阴雨天气导致陕晋冀豫鲁等地秋收秋种显著偏慢。上中旬,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、黄淮、江淮北部、江汉北部等地仍以持续性降水天气为主,降水量普遍有100~250毫米,较常年偏多2倍至8倍,日照偏少3~8成,多轮降水致使大部地区土壤过湿状况严重。18日土壤湿度监测表明,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等地表10厘米农田过湿比例分别为67.2%、47.7%、39.1%、90.9%、81.2%。农田土壤严重过湿致使农机作业困难,秋收进度显著偏慢,部分作物出现倒伏,局地玉米和花生等出现霉变发芽现象、品质降低;秋收腾茬整地偏慢,冬小麦播种明显延迟。10月19日开始,上述大部地区以晴好天气为主,土壤加速散墒,至10月31日,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等地表层农田过湿比例分别为27.5%、10.9%、12.4%、56.8%、50.3%,过湿比例均大幅减少,墒情好转明显,北方冬小麦播种进度明显加快。至月末,北方秋收接近尾声,黄淮大部、山西南部和陕西南部麦播刚展开,大部进度推迟10~20天。9月至10月中旬,陕晋冀豫鲁区域平均降水量为311.7mm、降雨日数为24.6天,均位于1961年以来第一位;连阴雨持续时间长、雨量大、影响范围广,强度重于2021年,为1961年以来之最,造成秋收秋种严重延缓,部分地区秋粮品质下降,果蔬产量和品质亦受到影响。
南方大部地区充足光热利于晚稻灌浆成熟和秋收,江西等地阶段性温高影响水稻抽穗灌浆。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少,晚稻产区无明显大范围寒露风发生,气象条件利于一季稻、玉米等收晒,晚稻灌浆成熟和油菜播种。但上中旬,湖南东部、江西大部等地≥35℃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~10天,降水偏少5~9成,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轻至中度农业干旱,对晚稻抽穗灌浆及油菜播栽略有不利影响。月内,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多降水,影响秋收扫尾和油菜播栽;台风“麦德姆”和“风神”给江南东南部、华南西部和沿海地区、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带来较强风雨,局地作物与经济林果倒伏或受淹,近海渔业养殖也受到不利影响。
1. 晚稻
截至10月末,江南和华南大部晚稻处于乳熟至成熟期,发育期大部接近常年。
播种以来,江南、华南晚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2.1℃、0.8℃;降水量分别为470.2毫米、900.8毫米,和常年相比,分别偏少17.2%和偏多28.5%;日照时数分别为826小时、700.8小时,分别偏多5.5%和偏少6.9%。
播种以来,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为0.91,与近五年平均和上年同期基本持平,适宜度等级为适宜。其中,10月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为0.85,较近五年平均高0.03,比上年同期低0.04,适宜度等级为适宜(图4)。

图4 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变化
2. 冬小麦
截至10月底,西北地区冬小麦处于播种出苗至三叶期、部分地区进入分蘖期;华北和黄淮处于播种出苗,江淮北部、江汉和西南等地进入播种期。新疆北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、黄淮大部冬小麦发育期偏晚7天以上,其余地区冬小麦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。
冬小麦播种以来,新疆、西北地区中东部冬麦区平均气温与常年持平,华北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和西南冬麦区分别偏低1.5℃、1.6℃、1.5℃、1.7℃和0.6℃。新疆、西北地区中东部和华北冬麦区降水量分别为18.1毫米、130.4毫米和43.6毫米,较常年偏多13.0%,223.8%和174.2%;黄淮、江淮、江汉和西南冬麦区降水量分别为6.1毫米、14.2毫米、12.1毫米和15.3毫米,较常年偏少41.3%、18.5%、38.1%和31.4%。新疆、西北地区中东部、华北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和西南冬麦区日照时数分别为323.3小时、94.2小时、83小时、51.2小时、55小时、35.6小时和26小时,分别较常年偏少1.2%、42.9%、34.4%、16.1%、10.1%、34.6%和29.5%。
西北地区中东部、华北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冬麦区日照时数分别为55.7小时、89.6小时、73.2小时、102.1小时和62.3小时,分别较常年偏少59.7%、53.9%、59.4%、38.7%和55.6%,新疆和西南冬麦区日照时数分别为236.6小时和92.7小时,均与常年持平。
3. 油菜
截至10月底,长江流域油菜处于播种出苗至第五真叶期,部分地区进入移栽成活期;西南地区东部、江淮部分地区发育期偏早4~10天,江汉东部、江南中西部部分地区偏晚7天以上。
油菜播种以来,产区大部平均气温与常年持平或偏高,其中江淮、江南和西南地区油菜产区分别偏高1.8℃、3.3℃和1.9℃。江淮、江汉、江南和西南地区油菜产区降水量分别为116.7毫米、164.8毫米、119.7毫米和254毫米,江淮、江汉和西南地区油菜产区较常年分别偏多43.9%、69.5%和71.8%,江南油菜产区偏少7.4%。江淮、江汉、江南和西南地区油菜产区日照时数分别为145.4小时、82.9小时、228.1小时和136.7小时,分别较常年偏少34.1%、56.5%、5.3%和3.6%。
四、11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
预计11月,东北地区中北部、内蒙古东北部气温偏低,降水偏多,可能发生低温雪灾,需做好设施农业和畜牧生产的防寒、保暖和抗风准备,防范雨雪天气对秋收扫尾、秋粮储运的不利影响。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大部、黄淮温度正常或偏高、降水偏少,利于小麦集中播种出苗,各地需利用晴好天气尽快完成秋收扫尾工作,采取深翻、浅旋等措施加快散墒、做到应播尽播,应用“四补一促”等技术提高播种质量,加强病虫草害防控,促进已播小麦出苗生长。
预计11月,南方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,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,目前墒情较好,气象条件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油菜移栽生长,但江南中东部部分缺墒状况将持续或发展;建议秋种区适时适墒开展冬小麦播种和油菜播栽工作,做好田间水肥管理,培育壮苗,并做好农业蓄水工作;双季晚稻区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成熟晚稻,做到颗粒归仓。华南南部气温偏低、降水偏多,对晚稻后期灌浆及成熟收晒略有不利,注意避雨抢收和通风储存。西南地区中西部降水偏多,可能出现阶段阴雨寡照,不利于秋播作物出苗、生长,建议及时清沟理墒,防范农田湿渍害(图5)。

图5 11月农业气象关注重点
